
1. 满招损,谦受益。——《尚书》
告诫人们自满会招致损失,谦虚能得到益处,要保持谦逊态度,不可骄傲自满。
2. 欲速则不达。——《论语》
提醒人们做事不要过于追求速度,过于急躁反而不能达到目的,应遵循事物发展规律,稳步前行。
3. 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 ——刘备
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要去做,再小的好事也要积极去做,注重品德修养,积小善成大德,避小恶免大患。
4. 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。 ——《史记》
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,忠诚的劝告虽不顺耳却对行为有帮助,要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与劝告。
5. 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
——《长歌行》
劝勉人们年少时如果不努力学习、勤奋做事,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,珍惜青春时光,奋发图强。
6. 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——《孟子》
表明在忧患中能得以生存发展,而沉迷于安乐会走向衰败灭亡,要有危机意识,不能贪图安逸。
7.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论语》
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施加给别人,倡导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,理解包容他人。
8. 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
——韩愈
说明学业因勤奋而精进,因玩乐而荒废;做事因思考而成功,因随意而失败,强调勤奋与思考的重要性。
9. 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——《论语》
君子心胸开阔,光明磊落,而小人常常忧愁不安,提醒人们要修养品德,做正直豁达之人。

10. 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——《荀子》
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,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功,鼓励人们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,不轻易放弃。
11.穷则独善其身,富则兼济天下。
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上》
在穷困的时候要修养自身品德,富贵的时候要帮助天下人。这是一种处世观念,提醒人们要有社会责任感。
12. 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
——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·一钱斩吏》
用绳子锯木头,时间长了也能把木头锯断,强调只要有恒心,再难的事也能做成。
13.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
——三国·魏·李康《运命论》
树木高出树林,必然会被大风摧折。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,容易受到嫉妒、指责。
14.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
——《礼记·经解》
告诫人们哪怕一开始只有微小的偏差,最后也可能导致极大的错误。提示人们做事要认真。

15 .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,那么很快就会遇到眼前的麻烦。例如没有提前规划好财务,可能很快就会面临经济困境。
16 .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
出自《旧唐书·元行冲传》
当一个人深陷某个情境之中时,往往很难看清局势,而旁观者却能清楚地看到问题所在。就像下棋的人可能当局者迷,旁边看棋的人却能看明白。

17 .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
——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
表达一种坚守气节,绝不苟且偷生的精神。宁愿像玉石一样破碎,也不愿意像瓦片一样保全。
18.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
——无名氏《争报恩》
路途遥远才能了解马的力气大小,日子久了才能看清人心的善恶。告诫人们认识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时,需要长时间观察。
19.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
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聪明的人考虑很多,也难免会有失误;愚笨的人经过多次思考,也可能会有收获。告诉人们要多思考,并且不能轻视他人的想法。
20.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
出自《国语·周语上》
阻止人民说话比堵塞河流还要危险。这是告诫管理者要重视民众的意见,广开言路。

相关文章:
为什么墙皮掉的厉害(墙面掉皮剥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)04-02
为什么床垫不能用水洗(床垫不能水洗,脏了怎么办?)04-01
臭椿为什么是百木之王(香椿树“木中之王”,它有什么特别之处?)04-01
电梯房为什么顶楼便宜(为什么真正懂房的都买步梯顶楼)04-01
含羞草为什么会缩起来的原因(含羞草会害羞的小秘密)04-01
银戒指为什么会变黑色(银饰久戴变色,难看的黑色杂质,可以这样去除)03-31
北欧为什么那么富(北欧国家发达的秘密)03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