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
一念成佛,一念成魔。动机,既可以成为入狱的原因,也可以成为脱罪的理由。
橘子宸《不知东方既白》
2.
福祸全在自己一念之间,一念则苍生受益,一念则生灵涂炭。一念之差可以斗转星云,改天换地。一念之差也可以是魔是佛。
西子情《妾本惊华》
3.
一念为佛,一念成魔。佛性多重,魔性就有多重。
爱会永恒《东北灵异档案》
4.
动机不单纯,这不是原谅的理由
云檀《天才宝宝总统爹伤不起》
5.
求之不得。佛祖给我们的是道,是理,是渡,是悟。祈福这种东西从来就不存在,久久求佛,便已是贪嗔痴,便已是执念。而过分的执念便是作茧自缚,便是一种思惑。
卿妃《月沉吟》
6.
修行只在当下,善念一起,种下福因,恶念一起,埋下祸因。
杨海涛《微博:释放能量》
7.
心魔皆因执念起。若断得了,那便不是执念了。
无尘《人渣反派自救系统》

8.
世间大道千万,可其中的阻碍却只有两种念想,一为杀念,一为执念,执念可救,反身即是道,杀念不可救,心魔起,既是妖,即使成道也无可救药了。
崔走召《我当鸟人的那几年》
9.
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,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,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。可以说,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。
山下英子《断舍离》
10.
这个因果要运作是以你的心,也就是内在的念头、内在的心念为运作的起点,那是个引力,是个因。心才能吸引这个缘,然后产生这个果,善因吸引善缘,恶因吸引恶缘。
庄圆法师《因果的真相》
11.
念起不随是因地修行,随缘不动爱憎心是果地妙用。
仁德上人《仁德法语》
12.
道在眼前,佛在自己心中,找到了、求到了,不必再外求外找了。可是一旦遇到自己喜欢执着的事情,自己着相动心的习气毛病又会冒出来,又会跟着幻境幻相跑。只有除尽习气,才是修行的正道正行啊!
仁德上人《仁德法语》
13.
迷与悟就在自己的一念之中,化身佛菩萨也在自己的一念心中。一念平等的慈悲心,即是佛菩萨的化身;一念执着的私心,就是迷惑的凡夫。
仁德上人《仁德法语》
14.
世尊,我观是阎浮众生,举心动念,无非是罪。脱获善利,多退初心。若遇恶缘,念念增益。
释迦牟尼佛《地藏经》
15.
烦恼驱使我们去行动,行动又造成了新的烦恼。如果我们能够断除烦恼,就自然会清静无为。习气引发出了行为,行为又加深了习气。
张方宇《单独中的洞见》

16.
一念成沧海,一念化桑田。一念斩千魔,一念诛万仙。唯我念……
耳根《一念永恒》
17.
生死轮回的祸因是淫欲心,淫欲心的祸因是情执,情执的祸因是执着我的身心。
仁德上人《仁德法语》
18.
要明白借用语言文字,借用一切方法,目的就是明心见性。只有见性不着相,才能真正得解脱。如果还要着相分别,产生我执、我见、我慢,自心一定动乱不安,一定烦恼重重。解脱自在不但没有希望,造业受苦报倒是有份。
仁德上人《仁德法语》
19.
佛便是魔,魔便是佛。
净无痕《绝世武神》
20.
一旦发了菩提心,再大的困难,就是死一万次也不能动一念的退心,更不能有一念的变心与欺骗自心,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愿心、发心、道心、决心走下去。
仁德上人《仁德法语》
相关文章:
为什么墙皮掉的厉害(墙面掉皮剥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)04-02
为什么床垫不能用水洗(床垫不能水洗,脏了怎么办?)04-01
臭椿为什么是百木之王(香椿树“木中之王”,它有什么特别之处?)04-01
电梯房为什么顶楼便宜(为什么真正懂房的都买步梯顶楼)04-01
含羞草为什么会缩起来的原因(含羞草会害羞的小秘密)04-01
银戒指为什么会变黑色(银饰久戴变色,难看的黑色杂质,可以这样去除)03-31
北欧为什么那么富(北欧国家发达的秘密)03-31